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姓盛起名字女孩子,以及姓盛起名字女孩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盛情沉迷。
我死后的第四年,外婆翻出我以前的旧手机,打通了沈淮的电话。沈淮负荷整整四年了,才想起来给我打电话。怎么?金主没钱了,没钱你就去卖啊,少在我这里装可怜。我告诉你,我一刻也不想见到你,哪怕是死。电话这头的外婆有些愣住佝偻的背影看起来格外孤单。
她捧着电话小心翼翼问沈淮,你跟小禾吵架了吗?我找不到小禾了。外婆说完浑浊的眼神看向空旷的房间,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呢喃了句:对了,小禾死了,不在了,我怎么又忘了。或许是因为放心不下外婆,我死后一直留在她身边。只可惜外婆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经常会忘记我已经死了。
这次她又犯了病,独自一人跑到公园忘了回家的路,倔强的小老太太坐在长椅上,嘴里还嘟囔着:找不着路了不要紧。小禾发现我不在家,肯定会出来找我的。我的灵魂就宁在外婆身边。明明她离家不远,可因为她听不到我说话,所以我没办法给她指引正确的方向。
眼看太阳快要下山,身为灵魂的我开始急得上蹿下跳,一个快八十岁的小老太太要是不及时回家,独自在公园过夜肯定会撑不住。好在外婆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看着周围越来越稀少的人,终于站起来。她上前抓住一个人便问:你看到我孙女小禾了吗?
我知道,只要外婆问人,对方多交谈两句,就会了解到外婆的情况,多半会把她送到派出所。只要到了派出所,外婆就能安全回家。可惜,外婆问错人了,因为被她抓住的人正是沈淮。沈淮看着外婆,语气里带着丝不耐烦:苏禾去哪儿了?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都这么晚了她还放任你,一个老太太留在公园,肯定又是跟最后那几个字,或许是看在外婆的份上没有说出来。
但我知道他的意思,她想说:肯定又是跟哪个野男人鬼混了,看吧。哪怕我死了四年,这个男人也丝毫没有减少对我的厌恶。外婆并没有理解她的意思。见到沈淮反而很高兴:沈淮你好久都没有去我家吃饭了,你不是最喜欢吃外婆包的饺子吗?明天你生日来我家吃饺子,年轻人处对象就要好好处。小禾这丫头什么都好,就是有话喜欢憋着。今天小禾出去的时候还说要去给你买生日礼物,明天给你一个惊喜。
原来外婆的记忆停留在这天,那时候我们还很相爱跟天底下所有热恋的情侣一样如胶似漆,而她的小青梅也还没有出现。可惜了。沈淮闻言嘴角扯起一丝讥讽:外婆,这样不好玩,我和苏荷已经分手了。
你说她出去给我买生日礼物,恐怕是给别的男人买生日礼物。外婆一愣你们分手了,可是小禾从来都没有告诉我:沈淮你不要生气,等小禾回来我教训她。小老太太生气的样子可爱极了,我想抱抱她,告诉她不要生气,可身体却从外婆的身体穿过四年了,我竟然还没有习惯我只是个灵魂。沈淮笑得更厉害了,很显然她不相信外婆的话:我说了我们真的已经分手了。如果这些都是苏禾教您的把戏,我姑且原谅一次,请您不要再在我面前提起她的名字。
就在这时同小区的两个大妈走了过来,看到外婆一脸惊讶:大娘,天都这么晚了您怎么还没回去,不会是又忘了家住哪儿了?冲另外一个大妈啧啧感叹,说来这老太太也可怜,跟外孙女相依为命。谁知道四年前外孙女死了,就剩下这么一个老太太:是啊,我四年前就死了。记得四年前那次生日,我满心欢喜地出去给他买礼物。
就在商场看到了她跟别的女人出双入对失魂落魄地走出去后,社交软件就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私信。打开来看,里面是一个女孩子穿着男士白衬衣,躺在酒店凌乱的白色床单上的自拍照。除了照片还附带了一句话,都说青梅不敌天将。
你觉得我这个青梅敌不敌得过。白衬衣我认识,最上面的纽扣是我亲自缝上去的。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上面缝出来的小花,是我在网上跟一个博主学的沈淮不嫌弃,连重大会议都穿着它。她说:那是我们爱的标志,可是现在这个标志出现在了别的女人身上。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爱还可以那么廉价。听到大妈的话,沈淮整个人浑身一僵,各种情绪在脸上接连闪过。
最后她不敢置信地问你们说什么?苏禾死了,你们是骗我的对不对?一定是苏禾让你们这么说的。这个女人最擅长花言巧语,两个大妈颇为震惊,一边扶着外婆一边嘀咕,这人是谁,该不会是个神经病吧?就是,死者就是谁还敢乱说,那不是咒人家嘛。
外婆这时候也像是想起来似的,她张了张嘴,颤抖着唇,最后说了句:小禾,小禾不在了,沈淮呆愣愣地站在那里,样子有些可笑。而我飘荡的灵魂,则跟着两个扶着外婆的大妈一起飘回了家。甚至在外婆进屋的那一刻庆幸,幸亏沈淮那家伙没有跟上来,或许是因为想起我的死。外婆很难过,孤单的小老太太坐在沙发上,干瘦的手抚摸着我的照片,暗自垂泪。
你说:你这丫头年纪轻轻,怎么就比外婆先走了呢?我飘过去想给她擦眼泪,却扑了空,只能哭着安慰。外婆,小禾没走,小禾就在这里。
可惜外婆是听不见的。门铃在这时候被按响,随后传来沈淮的声音,外婆开门,是我,我是沈淮,我大吃一惊,不行,不能给他开门。要是他进来,翻到了我以前的东西,我不敢想后果会是什么。
外婆有些迟钝,听到门铃声以及呼唤声,慢慢地扭过头,她似乎在思考,门外沈淮的声音再次传入屋檐,你就让我进来吧。苏禾,我刚才冷静想了一下,你怎么可能死呢?无非是想骗我过来。我现在过来了,你装什么装,快开门,他一阵咆哮输出,接着暴躁地按门铃,我很生气,他这样大喊大叫,会吓到外婆的。曾经的他不是这样的,不管是对我还是对外婆,只会轻言轻语,唯恐语气重一点。
可现在,除了按门铃,他已经开始砸门了。我有些愤恨冲到门口想暴揍他一顿。
身为灵魂的我直接从门穿过去,即便气呼呼地挥着拳头,也只能轻飘飘地穿过,因为教训不了沈准,我有些生气,最后连眼泪都气出来了。可我只是具灵魂,连哭泣也没有曾经的畅快淋漓。我气得骂他:是啊,我就是骗你的,你走啊,快走,最好这辈子都不要再来。
正当我发脾气的时候,屋内传来啪嗒一声响动,我唯恐外婆出事,赶紧又钻进去。好在外婆还平平安安地坐在椅子上。只是手里的相框掉在地上了。外婆像是刚刚睡醒一样,看着地上的相框,弯腰捡起来,而后捏在手里,一下又一下地擦我的照片,弄脏了。小禾最喜欢这张照片了。幸亏没摔坏。是啊,这是我曾经最喜欢的照片。因为这张照片是沈淮帮我拍的。其实我想告诉外婆,现在这张照片已经不是我最喜欢的了。我最喜欢的是您手边我和你的合照。此刻外婆说完,已经颤颤悠悠地站起来,把相框放回了原来的位置。她静静地站在那里,脸上又挂上微笑。
我吸了吸鼻子,不知道小老太太得了这个病,到底是好是坏。瞧小老太太的病最近犯得有些勤,她又忘了她的小禾已经死了呢。大门又在这时候,不合时宜地被敲响。外婆应了声。来了来了。说完,慢悠悠走到门口,房门打开的一瞬间,
一、明理又温柔娴静的女孩名字
❶ 灵娇 (líng jiāo)
姓名笔画:24+15=39画
出自:
1、刘一止的《次韵赵端直贻何子楚卜居山间二绝句 其二》——后堂弹丝娇不止,知有性灵双婢子。
赏析:
灵:聪明,灵活;精神,反应敏捷,活动迅速,美好。,用作人名意指聪明伶俐、反应敏捷、娟秀;
娇:意指妩媚可爱,娇美动人。,用作人名意指可爱、美丽、伶俐、玲珑之义;
❷ 雨洋 (yǔ yáng)
姓名笔画:8+10=18画
出自:
1、陈藻的《过建剑书所闻见》——眼出平洋豁,眉逢大雨颦。
赏析: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用作人名意指恩泽、恩惠、人脉广之义;
洋:指众多,广大,盛大;也指海域。,用作人名意指广阔、宽容之义;
二、女孩明理又温柔娴静的名字
❶ 芙莺 (fú yīng)
姓名笔画:10+21=31画
出自:
1、张说的《三月二十日诏宴乐游园赋得风字》——鱼戏芙蓉水,莺啼杨柳风。
赏析:
芙:1、指荷花,如芙蓉或芙蕖。2、指美女,如出水芙蓉。,用作人名意指纯洁、清新、漂亮之义;
莺:一般指鸟类,黄莺 ,引申为美妙的歌声,指莺声悦耳如笙簧,如莺簧,莺啭。,用作人名意指娇小可爱、声音悦耳、名声响亮之义;
❷ 宇馨 (yǔ xīn)
姓名笔画:6+20=26画
出自:
1、郊庙朝会歌辞的《雨师五首 迎神用《欣安》。》——降止坛宇,来顾芳馨。
赏析:
宇:屋檐,泛指房屋,也形容人的风度,仪表,如气宇轩昂,美好等之义。,用作人名意指大度、大气、仪表堂堂、俊俏。
馨:指散布很远的香气,芳香。,用作人名意指美好、文雅、品德高尚、声明远扬之义;
给女孩取一个好名字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取名是一件需要专业知识的事情,下面是精选明理又温柔娴静的女孩名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起名。
1、淑珊:——淑,五行为水,部首为氵,本义:淑字的意思为善,美。(多指女性的外表容貌美丽贤淑、心地善良,姿态优美、温柔文静等)。用作人名意指花容月貌、知书达理、温柔之义;——珊,五行为金,部首为王,本义:象征珍贵、美丽。像珊瑚一样好看。也用“珊瑚”喻珍奇之物或人才。用作人名意指秀美、高贵、极具才华之义;
2、琳霏:——琳,五行为木,部首为王,本义:指美玉,喻美好珍贵的东西。用作人名意指美丽、善良、至真至纯、尊贵之义;——霏,五行为水,部首为雨,本义:霏霏,指雨、雪、烟、云很盛的样子;霏微,指细雨弥漫的样子,有飘扬,飘洒,飞扬等含义。用作人名意指言辞娓娓动听、温柔之义;
3、筠雅:——筠,五行为木,部首为竹,本义:本义是指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的别称,坚硬,像竹那样正直。用作人名意指像竹一样高洁、廉明、品性正直之义;——雅,五行为木,部首为隹,本义:一般指文雅、美好、标准,引申为正直、高尚。用作人名意指高洁、美丽、文雅、有品味之义;
4、淇婷:——婷,五行为火,部首为女,本义: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形容女子体态柔美、优美、雅致。用作人名意指婀娜多姿、美丽动人、优雅。——淇,五行为水,部首为氵,本义:1、指水名,淇河 ;2、指冰淇淋,引申为清爽,幸福,甜蜜等。用作人名意指文静、美满、甜美之义;
5、萱妮:——萱,五行为木,部首为艹,本义:指萱草。一种草本植物。用作人名意指柔美、快乐、贤淑之义;——妮,五行为火,部首为女,本义:女孩子、少女。用作人名意指伶俐、亲切、乖巧之义;
6、盈依:——依,五行为土,部首为亻,本义:指靠,仗赖;按照;顺从;亲密的样子。用作人名意指可靠、值得信赖、品质好之义;——盈,五行为水,部首为皿,本义:主要有充满、圆满、增长、富余等;重叠为“盈盈”时,又有美好、清澈之义。用作人名意指欢乐、旺盛、富余、圆满之义;
声明:本文为 天赐佳名 编辑发布,如有疑问可以私吾!
行书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有偏于楷书的“行楷”和偏于草书的“行草”之分。一般认为,行书始于汉末,盛行于晋代。行书由正体小变而来,目的是为追求简易。行书切合实用,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具备楷书的工整,清晰可认,又存有草书的飞动,活泼可现。行书伸缩性大,体变多,萦回玲珑,生动流美,且平易近人,为书法家提供了笔歌墨舞的广阔天地。
在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中,行书最具有亲和力,它介于正草之间,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都可以从楷法和草法中得来,并无属于自己的所谓“行法”。同时,行书还可以和隶书、楷书、草书等相互融合,形成不同的书体面貌。由于行书有体无法,又容易识辨,所以流传非常广远,历久不衰。自晋以来擅长书法的人大都工行书。
原文作者 |王岳川
《书法里的中国》,作者:王岳川,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3月。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303—361)行书代表作《兰亭序》,其浑然天成、洗炼含蓄,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
(晋)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纸本 行书 24.5cm×69.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序》是王羲之与友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时所书。诗人以晋人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味自然,乃能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晶莹之美的意境。《兰亭序》体现了晋人精神解放的自然之美,在那英气绝伦的氛围中,在遒媚动健的笔画中,可以窥见魏晋风度中所包含的宇宙人生,体会宇宙般的深情和王羲之人生态度中“放浪形骸”的人格美。从骨力寓于姿媚之内,意匠蕴含于自然之势,内擫的笔势、遒丽爽健的线条、圆融冲和的气韵中,可以窥见王羲之独特的艺术个性。
《兰亭序》真迹传被唐太宗葬于昭陵,目前最受推崇的是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承素摹神龙本《兰亭序》。从这幅神龙本中可以看到王羲之行书写得非常神骏爽利。《兰亭序》里有二十个“之”,每一个“之”都不一样,作为草稿到处有涂抹的痕迹。兰亭雅集是每一年三月三,有一“祓禊”之礼,大家聚到一起,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曲水”即蜿蜒流动的小溪,“流觞”——酒杯倒上黄酒搁在水面,水流到谁面前碰壁,此君就饮酒写首诗。王羲之几个儿子和他的好友们都相聚兰亭,大家尽兴饮酒写了很多诗,最后推举大书法家王羲之题序。
当时50岁的王羲之已经微醺,铺蚕茧纸,执鼠须笔,略一沉思下笔写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先交待时间、地点、事由,然后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位高人都到了,年轻年长者都齐聚于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前面写在山水之美中欢聚的快乐之情,其后抒发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王羲之《兰亭序》共324字,章法、结构、笔法十分完美,其内容更有深度:“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在世界上一俯一仰就一辈子。“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有些人性格内向在一室之内切磋商讨,有些放浪形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畅游。“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每个人的趣味不同,性格的好动和好静不同,但“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当人们对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得而自足,竟然没感到自己快老了。而时光荏苒,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历史陈迹。其后,王羲之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这在批评庄子。庄子认为“齐彭觞等生死”,在王羲之看来这是虚诞的,人总是要死的。“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悲夫”!从前面开心雅集“可乐也”,到后面进入深刻的生死哲学,感喟“痛哉”“悲夫”!这就是王羲之《兰亭序》在形式的完满和内涵意义的完满相统一中,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原因。不妨说,王羲之为写《兰亭序》,准备了全部生命的50年。9年后他就去世了。
《兰亭序》的流传充满神秘意味。《兰亭序》被称之为神品妙品,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之誉。第二天王羲之酒醒后,又写了七八张,发现没有一张能超越原初之作,于是最初那张神品就作为家传收藏起来,传给他第五个儿子王徽之。传到第七代孙隋朝的智永和尚,智永临终前传给弟子辩才和尚。到了唐朝,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收藏了两千多幅王羲之真迹,就缺《兰亭序》,他让大臣萧衍去“计赚兰亭”,终于获得至宝《兰亭序》。其后,他命冯承素摹写,还让几位大臣临写并分赠群臣,大大弘扬“二王”书法。唐太宗还亲自写《王羲之传论》,曰:“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唐太宗以他的独特审美眼光穿越历史迷雾,为历史对王羲之书法的不公正评价重正视听。唐太宗对《兰亭序》喜欢到不可一日不见的程度,最后只好将这件国宝作为自己的陪葬品葬在昭陵。
细细欣赏,《兰亭序》这幅书法杰作有几个方面的创新:
第一,将汉魏以降的严整书法变成自然酣畅、潇洒出尘、清风明月般的书法,如天马行空、意随笔转,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极尽变化,楷草兼施,平稳中寓险峻,集中体现了晋人的美学观。
第二,将过去书法中一些浅白的诗文创作,变为《兰亭序》中的哲学思考。《兰亭序》前面写众人徜徉山水之间,在曲水流觞中饮酒的人生欣然感,进而感悟到人生苦短而感喟“悲夫!”前喜后悲是魏晋生命观、宇宙观的体现,一种大彻大悟后的痛彻无奈。正是这种魏晋哲学的感悟,使《兰亭序》成为一篇哲思妙文。
王珣《伯远帖》
王珣,字元琳,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400年),终年52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王珣《伯远帖》是东晋传下来的唯一存世的行书真迹。《伯远帖》收藏于乾隆“三希堂”。《三希堂法帖》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末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被当时乾隆帝视为三件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摹本)、王献之《中秋帖》(摹本)、王珣《伯远帖》,而珍藏这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被称为“三希堂”,故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全名是《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希”显示出“三王”的人格魅力和书法高度,皆为国家稀世之宝。
(晋)王珣《伯远帖》 纸本 行书 25.1cm×17.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三希堂晋代唯一真迹,实为稀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该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
《伯远帖》文字内容:“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意思是,王珣给伯远写信说:伯远在事业辉煌时,大家对他期望都很高。认为伯远是诸从兄弟中成大器者,得到大家敬重。但他从小身体很弱常病,志趣在于悠游自在地生活。此次才获得出任而事业好转,但意愿尚不能舒展。我们就像昨天才分别一样,相隔太远,大概此别以后难再相聚。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互造访晤对。
这封信共47字,描述与与伯远天各一方的思念心情。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曰:“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清人姚鼐说:“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伯远帖》问世已有1600多年,年代之早仅次于陆机的《平复帖》,堪称书法史上的“真迹”珍宝。此帖纸墨精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为成熟的行书。
《伯远帖》的艺术特点:文才焕然,铮铮铁骨。字体笔画绵长,开张利落,露锋入笔,笔笔入纸,爽利大气。文中“分别”二字,还带有隶书的痕迹。“不”字长撇劲挺,瘦硬通神。“不克”两个字笔画很瘦,犹见精神。“如昨”之“如”字,简洁明快,笔不到意到。
王珣行书的特点是儒雅,《伯远帖》的整体章法如日初升、如沐春风,如云如霞如烟,不食人间烟火。结体开张,疏密有致,字体形态修长,结密无间,有清瘦之感。王珣行书伸缩性大,体变多,萦回玲珑,生动流美,平易近人,雅俗共赏。整幅作品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笔墨控制得恰到好处。
颜真卿《祭侄文稿》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709—785)的书法,是继王羲之以后的第二个高峰,其众体皆备、博大精深的书法,使其不仅成为唐代书法的代表,而且成为中国书法史的重要代表。
唐代安史之乱,颜真卿首举义旗抵抗安禄山叛军:唐天宝十四年(755),藩镇军阀安禄山叛乱,当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和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分别在山东、河北境内起兵讨伐叛军,附近七十郡纷纷响应。颜杲卿儿子季明曾往来于平原、常山之间联络。叛军攻陷常山。杲卿父子被俘而遭杀害。肃宗乾元元年(758),颜真卿命人寻访杲卿家人下落,结果只从常山携回季明的首骨。颜真卿满怀同仇敌忾的义愤,以愤激悲切的心情,挥笔写下此祭文。
《祭侄文稿》表露出反对国家分裂的赤胆忠心。这是一篇追悼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兄长颜杲卿和侄子季明的悼文。作为祭文的草稿,《祭侄文稿》本来无意于书,但却在内容(悲壮)和形式(雄强)上达到完美统一,成为透着悲壮之气、忠义愤发、沉郁顿挫的杰出书作。可以说,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书法中悲壮美的意境风格,表现了铁骨铮铮的爱国精神。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纸本 行草 28.2cm×72.3cm乾元元年(758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法与时代社会,生命意志,心境环境密切相关。《祭侄文稿》以悲思忠胆为骨而以真率意情胜,表现出书家的鲜明个性、精神品格和艺术魅力。撼人心灵的妙笔出于真情怀,神高韵悲的境界源于真血性。这哀极愤极的心声墨迹,是由血和泪锻制的,而书法线条的遒劲舒和是情感怅触无边含蕴而成。《祭侄文稿》前部分书写时心情犹抑悲平愤,字体章法圆浑流畅。至“父陷子死,卵倾巢覆”时,不由悲从中来,神思恍惚,行笔转疾,字体忽大忽小,时滞时疾,涂改无定,足见痛彻肺腑之悲,刻骨铭心之恨。而书至“魂而有知,无嗟之客”时,笔枯墨渴,干笔铁划,令人想见书家心泪已干,悲愤填膺,情驱笔行,笔随心哭。全书在“呜呼哀哉,尚飨”中戛然而止,似心涛难遏无意于书。
《祭侄文稿》笔笔奔放,圆劲激越,诡异飞动,锋芒咄咄逼人,渴笔和萦带历历在目,可使人看到行笔的过程和转折处笔锋变换之妙。作为祭文的草稿,用笔苍率豪放而无不中矩,好似不着意,但却自然天成。
真血性主运笔墨随心所至,激情下无意工拙而自合法度,在言志、表情、正气三个方面达成绝佳构成。他表现出一个中国文人的伟大情怀——“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他把身家性命和国家命运完全承担起来,在悲痛中升华出庄严伟大的思想,在强烈震撼的情感中产生出崇高的艺术。一个文人如果见小利而亡命,见大义而奔逃,就是一个小人。颜真卿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在涂涂抹抹中表达爱国之美,泪和血和笔墨一起流淌出来,这成就了伟大的颜真卿!这幅仅仅是一个草稿的《祭侄文稿》,被各代完整保存下来,经过了一千多年,它成了中华民族的“天下第二行书”——悲愤之书。
苏东坡《寒食帖》
苏轼(1037—1101),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豪。苏轼博学而豪放,诗词文书画皆精,但是仕途坎坷,一生沉浮于宦海,只得将书法看作抒怀达意的工具。东坡书法早年姿媚流美,中年端厚圆劲,晚年性稳意沉,为宋四家之首。苏东坡是中国文化人的典型代表,七项全能:第一,著名诗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脍炙人口;第二,著名词家,“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无人不晓;第三,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前后《赤壁赋》无人可敌;第四,著名画家、画论家,画有《枯木怪石图》;第五,著名书法家,《黄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第六,著名美食家,发明东坡肉;第七,还是为民办事的著名官员。
(宋)苏轼《黄州寒食帖》纸本 行书 34.5cm×199.5cm元丰五年(1082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黄州寒食帖》,从圆明园流传出去以后,几经辗转被颜韵伯收藏,1922年,颜韵伯游览日本东京时,将《寒食帖》售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9月,日本东京大地震,菊池家收藏的古代名人字画几乎被毁一空。当时,菊池惺堂房子已经着火,他看见《寒食帖》将葬身火海,冒险从烈火中将已经着火的《寒食帖》抢救出来。“二战”刚一结束,国内王世杰访觅《寒食帖》下落,后高价从日本买回来,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东坡23岁中进士,仕途前景光明,但44岁命运产生了逆转。王安石做宰相开始改革,苏东坡与之政见不合。改革派开始清理苏东坡写的诗词中一些不满意新政的语言,其后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最后苏东坡被流放到湖北黄州,一流放就是五年。这件作品是到黄州第三年所写。共两首诗,第二首诗尤其沉郁顿挫。他写到“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哪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空庖煮寒菜”,美食家家里居然空空的厨房,煮的是发霉的寒菜。寒食节是每年三四月清明前青黄不接的时候。“破灶烧湿苇”,三个石头垒起来的破灶,烧的潮湿的芦苇根本点不着火,一代文豪满头是灰满脸是泪在吹灶火。“哪知是寒食”,突然想起今天是忠贞之士介子推的祭日,不能生火。“但见乌衔纸”,又饿又累又冷,看见门外乌鸦群衔着祭纸飞来飞去,想想这情景应是比杜甫的《三吏三别》《羌村三首》更加悲惨。但是,看“衔纸”写得多么轻爽、多么神骏,多么潇洒。这说明东坡内心的悲痛已经化解,他能够超越沉重的命运苦难。“君门深九重”,我再也见不到皇帝,皇帝离我越来越远。“坟墓在万里”,在眉山的祖坟已经离得很远。我上不能尽忠,下不能尽孝。最后“也拟哭途穷”,我像阮籍一样穷途而哭,而“死灰吹不起”,就像刚才那破灶一样灰都扬不起来,一切都心灰意冷。
潇洒出尘的苏东坡写了《黄州寒食帖》后,发明了一款重要美食——东坡肉,还写了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可以说,苏东坡就像一个嚼不烂,打不碎,响当当,硬邦邦的铁豌豆,任何苦难也征服不了他。《寒食帖》充分表现了苏东坡的处变不惊,在人生艰难面前保持超迈优雅的君子风度。《寒食帖》笔迹匀净流丽,锋实墨饱,字势开张,行距疏朗空阔,给人以“端庄杂流丽,刚健复婀娜”的审美感受。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1045—1105),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同称“苏门四学士”。《宋史》称其“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曾自述“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元)、子美(舜钦)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于僰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黄庭坚书法,取法诸家,尤得力于《瘗鹤铭》的大气,而自成面目。后贬到涪陵时,见到怀素《自叙帖》,深悟草法,其后到知天命之年,总结书法之道为:“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传世书迹有《戒石铭》《梁文吟帖》《五马图卷跋》《范滂传》《松风阁诗帖》《寒山子庞居士诗卷》《为张大同书韩愈赠孟郊序后记》《李太白忆旧游诗卷》《草书千字文》《草书杜诗》《诸上座帖》《花气诗帖》等。书论有《论近世书》《论书》等。
黄庭坚书法,其楷书不如行书,而行书又次于草书、行草。其行草风神潇洒,雄强飞劲,以侧险得其势,以横逸得其神,坚持“俗气未尽者,皆不足以言韵”(刘熙载《书概》)。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的起因是: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众人在此过夜听松涛阵阵,而黄庭坚独成其诗韵——《松风阁诗》。这首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表达对师友苏东坡的怀念。《松风阁诗》是黄庭坚晚年诗歌作品,书写成书法作品成为其著名的《松风阁诗帖》,可谓诗书双绝。其书法风神潇洒,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在书法美学观上,黄庭坚书法一反流俗趣味,勇敢创新,崇尚“入神”“韵”的“尚意书风”美学思想,这在《松风阁诗帖》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局部 纸本 行书 32.8cm×219.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蜀素帖》
米芾(1051—1107),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阳),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初名黻,后改为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为人狂放,性格怪诞,身有洁癖,被当时人称为“米颠”。
米芾提倡一种“无刻意做作乃佳”的书法思想,追求率真平淡、自然脱俗的尚意书风。他与苏、黄崇尚王羲之不同,而是酷爱王献之,也就是说,不崇尚大王的内擫法度,而尊崇小王的外拓书风,标新立异、天真超拔。但是,米芾草书不如其行书,究其原因,是在草书上过分酷摹二王而少有自己面目,而行书则精神外放,自成大家。
《苕溪诗卷》为米芾38岁时书,是其从“集古字”向自我面目形成的过渡作品,其中既有二王笔法和结体,又有脱胎换骨的自我创新。用笔上侧锋落笔,八面出锋,在顿挫提按中打破了欧、虞、颜、柳的“一笔之书”,而使字长短粗细、欹侧正屈、疏密大小,乃至整章的行气贯韵都极富变化。他的执笔法使笔处于控制与非控制之间,使意匠经营和自然天成达到一个完美的度,从而写出充满动感灵气、振速跳动的“刷字”。
(宋)米芾《蜀素帖》局部 绢本 29.7cm×284.3cm 元祐三年(1088年)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蜀素帖》比《苕溪诗卷》更为灵动活泼。全帖书五言诗4首,七言诗4首,71行,658字,有乌丝栏,字迹略往左斜,用笔过渡承让、自然潇洒。沈周说:“苏长公论其清雄绝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今于此卷见之。”邓散木在《临池偶得》中也认为:“米南宫的字就跟画家画竹一样,用正锋、侧锋、藏锋、露锋等不同笔法,使整幅字里呈现正背偏侧、长短粗细,姿态万千,各得其宜。这样就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的‘刷字’。这一点,在他著名的墨迹本《蜀素帖》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得出来。”这些看法,无疑抓住了米芾书法尚意风格所表现出的纵逸豪雄、痛快淋漓的特征。而米芾书法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赵孟頫《兰亭帖十三跋》
赵孟頫的书法有浓厚的复古意味,但又能在出入古人之间,得以自出机杼,创造出一种笔画牵丝、结构润泽、借让精巧、形神兼得的雅媚秀丽书风,而与元代绮丽的时代风尚相合。他认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强调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在复古的融合贯通中开辟时代书法新路,形成有广泛影响力的“赵体”。其楷书代表作《胆巴篇》《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字体秀丽清奇,笔法严谨圆通,风格超逸沉稳。其小楷代表作《洛神赋》,受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影响,写得潇洒自然,风格统一、神完气足。行书受王羲之《圣教序》影响。所书的《兰亭帖十三跋》,深得王书神韵,笔势流美、通篇畅达。草书则受王羲之《十七帖》影响,其《衰荣无定诗帖》是草书中的佳作。
赵孟頫诸体兼善,《元史》本传云:“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孟頫书法的最大成就在于行书。他醉心于王羲之、智永的典雅书法,终其一生临摹学习,心摹手追,身体力行,将晋人唯美书风发扬光大,从而与日渐衰败靡弱的宋人书风划清界限。明代宋濂说:“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赵孟頫代表作《兰亭帖十三跋》,深得王书精义,是书法与书论相结合的行书代表作。其在书法上弘扬“二王”书法的大美大雅精神,卓越贡献有目共睹。就《兰亭帖十三跋》而言,写下如此多的跋语,足见其醉心《兰亭序》的程度非一般人可比。这十三幅行书作品精彩之处,后世多有评论,毋庸赘言。而《十三跋》中体现的精彩书论颇值得深度分析。这里仅举出几跋,便可窥见其书法崇尚高古之美的精神脉络。
第五跋:“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赵孟頫强调习书务必师承古代经典,哪怕只观古代几行佳作也会大有启悟。尤其是王羲之《兰亭序》,是其最精彩的杰作,专心学习便可以领悟其精髓,足以名世。
第六跋:“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赵孟頫认为,要反复把玩钻研古代经典法帖,深刻了解其用笔之精和结构之妙,必能使自己的书法获得长进。
第七跋尤为重要,道出了赵孟頫书法美学的核心思想——“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赵孟頫强调:书法以用笔为第一位,而字的间架结构也需用心安排。书法“结体”随时代而发展,但“用笔”自古以来是变中不变者。王羲之笔法与字势变革是古代法度,其字里行间的雄伟俊秀出于自然天成,因此古今之人都祖述宗法。南朝齐梁之间书家的书法结字古朴,但缺乏俊逸秀美的气息。书法其实取决于每人的领悟力,古人书法之法终归不可离弃。周星莲《临池管见》深为赞同赵孟頫的看法,认为:“‘书法随时变迁,用笔千古不易。’古人得佳帖数行,专心学之,便能名家。盖赵文敏为有元一代大家,岂有道外之语?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
第九跋说明有人学书法仅得其皮毛,而难以得到精髓:“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用苏东坡和黄山谷的诗说明,得到经典表面形式技巧容易,想脱胎换骨却找不到精神良药,可谓难上加难。
第十一跋殊为重要,揭示了书界的丑恶现象——目中无人,轻薄古人,盲目自大,令人可鄙:“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赵孟頫大声疾呼:王羲之的人品非常之高洁,所以他的书法堪入神品之列。那些地位卑贱的凡夫俗子,乳臭未干的浅薄之人,早上才刚刚学习如何握笔,傍晚就已经自吹自擂自我夸耀,这种浅薄庸俗令人极为鄙视,令人蔑视!
赵孟頫《兰亭帖十三跋》书法精粹,而书论尤为精彩,颇值得玩味。赵孟頫《松雪斋书论》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对此,冯班《钝吟书要》认为:“赵松雪更用法,而参之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为奴书之论者不知也”。近人马宗霍《书林记事》:“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元赵孟頫《兰亭帖十三跋》残片 纸本 行书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文征明《滕王阁序》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明,别号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少时生性迟钝,但为人忠厚,7岁还不能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11岁开始说话。一生共参加十次乡试均未及第,于是终身致力于书画艺术,精于楷、行、草书,使其一生充满了诗意。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说:“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征明一生勤于书法,苦练不辍,每日临写《千字文》,并保持到晚年。这种师古而又参悟的学书历程,成为心灵净化的过程,并使其在书法创作中能“感兴”而起,神融笔端,心手双畅,达到书与道的契合。其晚年德高望重,佳名播于海内外。文征明书法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具晋唐书法的风致。小楷笔画婉转,字字精到,有“明朝第一”之称。
《明史》载:“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而富贵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与王府及中人,曰:‘此法所禁也’。周、徽诸王以宝玩为赠,不启封而还之。外国使者道吴门,望里肃拜,以不获见为恨。”传世墨迹有《七律四首》《赤壁赋卷》《游天池》《书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书离骚》等。曾刻《停云馆帖》。
(明)文征明《滕王阁序》册页局部 行草 苏州艺石斋藏
《书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为文征明85岁时所书,可谓人书俱老,是其标准的行草书。全幅用笔考究,法度之中见灵动,刚健之中寓婀娜,闲雅古淡、端庄清新。笔法爽利苍劲,提按分寸极好,尖锋起笔而锋藏意足,结体精妙、意态安详,笔画间萦带顾盼,呈一种虚和舒徐之气,风流儒雅而以意趣为高。
《滕王阁序》是文征明的行草书代表作。文征明行草书以“二王”为基本,受黄庭坚、赵孟頫的影响较深,风格清秀雅致,笔墨苍润遒媚。他的行草书功力深厚,运笔斩钉截铁,结体锋芒毕现,全幅书卷气很浓,后人誉其“无一懈笔”。及至八十多岁暮年,他的作品日益精到,笔笔工整,锋颖凝练。即使在他近九十岁时,也是力透纸背、气象廓大,在中国书法史上可谓极为少见。《滕王阁序》是文征明精心书写的行草书作品,从中可以看到其一丝不苟的书法态度和强健无比的书法功力,这幅作品为明代中叶行草书杰作。此外,文征明的小楷为明代之首,卓然成一大家。
原文作者/王岳川
摘编/张进
编辑/张进
字意本质:
:指唯美、美好、玉人、头发柔顺。,用作人名意指闭月羞花、温驯之义;
雅:一样平时指文雅、美好、限度,本义刚正不阿、崇高。,用作人名意指高尚、唯美、文雅、有品位之义;
名称来源:
1、梅尧臣的《四月二十七日与王正仲饮》高吟持去拥鼻学,雅阕付唱柳腰姝。
2、姜特立的《赋张舍人抱啸堂五首 其三》不拥吴姝与赵姬,不笺尔雅作书痴。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㈡ 瑶利 (yáo lì)
字意本质:
瑶:良玉,形容美好,宝贵,灼烁,嫩白。,用作人名意指贞节、活跃性、唯美、发展前途似景之义;
利:武士刀强大,伤口快。也指权益,顺利,与心愿相相符合,超越成本费的获得等。如权益,利已,一本万利。,用作人名意指事业有成、不尽人意、瑞祥称心;
名称来源:
1、孟郊的《石淙 四》朔水武士刀利,秋石琼瑶鲜。
2、黄履的《二十七日登长干塔》三函抽出三舍利,圆正光滑如琼瑶。
图片来自网络
㈢ 巧珊 (qiǎo shān)
字意本质:
巧:本意就是指从事时间长、简历结实、动作迅速高超的风烛残年匠人。引申技艺高超,灵巧;巧字也是有美好,恰好的含意。,用作人名意指文思快速、机敏灵巧、机敏之义;
珊:代表宝贵、唯美。像珊瑚礁一样舒目。也用“珊瑚礁”喻珍稀的东西某优秀人才。,用作人名意指秀丽、高贵、具有才华之义;
名称来源:
1、曹勋的《西江月》霞绮浓披翡翠玉,晨曦巧上珊瑚。
2、和凝的《宫词百首 五十五》阑珊星斗缀亚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㈣ 曼彩 (màn cǎi)
字意本质:
曼:曼字的本意就是指长短,有拓宽、变长、纤细;本义唯美、骄气、温婉、温和。,用作人名意指唯美、好看、温婉、芳容妙曼之义;
彩:诸多色调交错;赞扬、赞美的欢笑声;明堂,健全的身份;荣誉,光泽度。,用作人名意指艳丽动听、唯美、完美无瑕之义;
名称来源:
1、苏籀的《惜花一首》面脂靡曼负涂泽,绘彩化工厂夸斫冰。
2、周必大的《立春帖子 太上皇后阁 其一》彩胜宜春市字,流霞曼寿觞。
图片来自网络
有文艺范儿感超好听的女孩子名字及喻意新奇高端大气超好听的女孩子名字
新奇高端大气超好听的女孩子名字,溪佳:溪:一般指小江河,本义方式,如溪径。 佳:美,好的,描述相貌漂亮,漂亮出色,也指心地善良,漂亮,吉祥如意之义。如丽人,新春佳节,丽人。
㈠ 心煊
——心:指情意、思绪、內部、中间等。,用作人名意指忠诚、善心、聚焦点、心思细腻之义;
煊:描述知名度非常大,主力阵容很盛,溫暖,灼烁。,用作人名意指知名度出众、知名、知名遐迩之义;
㈡ 婼莎
——婼:昔人名汉字。,
莎:多年生长 木本植物,既沙草。,用作人名意指温柔、秀丽、和蔼可亲之义;
㈢ 芷蕊
——芷:指百里香,是木本植物,如白芍;也指清美丽的百里香,如清芷。,用作人名意指崇高、聪明、文雅(铭缘阁 615a.com)之义;
蕊:指花芯或花蕾,蔓草散生。蔓草丰收在望貌。,用作人名意指单纯性、美好、卓有成就;
㈣ 彦芯
——彦:心有才华的非凡角色,代表有学才,品行廉洁,求名求利,乐成宏达。,用作人名意指非凡、廉洁、瑞祥乐成之义;
芯:灯心草茎中的髓,别名“灯蕊”;.物件的中央部门;蛇和羊的嘴巴。,用作人名意指备受关注、差别流俗、声誉之义;
图片来自网络
有文艺范儿感超好听的女生名称大全琮琳 香柠 玲惠 凌菲 婷茹
童莉 菲倪 漪橙 青惜 可清
霞菊 昕怡 霜莹 锦霞 芊萱
瑶影 希兮 祉婉 俊晴 娅楠
瑶笙 艳欣 芷珊 丝绣 妙琴
锳仙 彦柔 语璐 婧云 虹慧
瑾聪 沅芷 语颖 荷桐 珊漾
君菁 曼奇 嘉思 欣婵 恬萍
芹梅 姝宇 菲彦 梦玫 亚玲
兰昕 可雪 晴璨 岚翠 映暄
芸欣 薇弦 青殊 一霏 瑶姝
涵珂 菲诗 芳姿 珍璇 语琳
巧灵 银玲 凝芸 瑶柳 颖沁
春茹 杏然 蒸瑶 承艳 妍筠
平萍 禾悦 枫漫 义清 谨萱
淑莹 汶菡 怡娅 钏蓉 巧燕
岚语 宝莹 婧轩 瑶菱 凝婵
芮婉 蔚韵 翠岚 怀菲 承晗
舒茜 从露 娣桐 云羽 桂秀
流玥 璐伊 芮心 琳桢 香之
清曦 愫筱 岚一 怜晴 沁芸
嘉彦 漫蝶 晚柳